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日前舉辦自體脂肪移植研討會,發表脂肪的分離純化技術,
宣稱可有效去除油脂與血水等雜質,透過少量多次的脂肪注射方式,嘗試降低併發症風險。
仍有感染、血管栓塞風險
衛生署醫事處官員表示,目前衛生署未明令禁止自體脂肪移植,
不過,醫師必須充分告知手術風險,包括脂肪壞死、感染與血管栓塞致死等。
整型醫師會中報告,他近年使用自體脂肪分離技術,將抽出的脂肪純化後,用於自體脂肪隆乳、豐臀與豐頰。
醫師說,近年他所執行的兩百零七名自體脂肪隆乳者,有一例發生較嚴重的感染,二十一例乳房囊腫,
需要用空針穿刺將脂肪液引流出來,十九例術後發現有乳房微小鈣化的情況,但最後證實均非乳癌。
抽取自己身體腰、腹部的脂肪來隆乳,看似一石二鳥,
但醫師指出,儘管自體脂肪隆乳外觀較自然,排斥率較低,但脂肪有相當比例會被自體吸收,
且若消毒不完全、抽脂時未妥善純化,植入後也有感染、血管栓塞致命的潛在風險。
近年來就曾經發生過幾起抽脂引發併發症的個案,自體脂肪隆乳也曾傳出感染、栓塞等併發症。
恢復平坦 曾引發醫病糾紛
自體脂肪移植隆乳,脂肪會被吸收也是問題。曾有病患抽腹部脂肪隆乳後,
乳房因脂肪被自體吸收殆盡,又恢復平坦,向診所醫師要求退費,醫師只願意退還隆乳部分的費用,引發糾紛。
根據整型醫師的經驗,植入乳房的自體脂肪約有四成會被吸收,有六成可持續存在。
不過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則表示,自體脂肪用在臉部或許可保存六成,用於隆乳,
殘存脂肪比例是否有那麼高、成效能維持多久,都還需長期觀察。
教授表示,自體脂肪隆乳必須多次少量注射,偏向雕塑乳房功能,扣除自我吸收的部分,增加乳房體積較有限;
如果想要罩杯三級跳,可能還是得考慮植入鹽水袋。
北醫:術後每兩年應照MRI
過去認為植入脂肪隆乳,可能有致癌疑慮,但北醫乳房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澄清,脂肪並無致癌的疑慮,乳癌是生長在乳腺管而非脂肪,
但術後建議每兩年應做一次乳房磁振照影(MRI),每次費用約一萬五千元。
自體脂肪隆乳的行情價約十八萬,和鹽水袋與尚未合法的果凍矽膠隆乳相差不遠,但市面上醫療院所手術的品質良莠不齊,民眾應該慎選。
所謂的自體脂肪隆乳,即是利用自身體內的脂肪填補胸型,原料取自於自己身體其他部位的脂肪。
自體脂肪移植隆乳手術的第一步是抽脂,自體脂肪隆乳脂肪抽吸的技巧很重要,
目前常用的是水刀抽脂,因為可以一次較大範圍抽吸,以自體脂肪隆乳來說,
一次可以平均從大腿或臀部抽出500cc至600cc的脂肪量,足以讓罩杯從A級跳升到D罩杯。
水刀抽脂的好處還包括只需靜脈麻醉即可,不需全身麻醉,安全風險較低。
水刀抽脂是利用水的壓力沖刷脂肪組織,對組織破壞瘀傷減少也不會造成自體脂肪隆乳術後紅腫。